供稿: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 |
审核:赵杰,刘永礼 |
发布:2025/03/12
有一种行动诠释着追求卓越,有一种力量激扬着共铸荣光。党委宣传部推出《我与曲园共奋进》栏目,把镜头聚焦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展示曲园人不懈奋进的足迹。本栏目主持人、新闻中心副主任李文振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电话0537-4455680)。
日前,大江平台经济学院青年教师陈奕霖作为第一作者,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杨杭军教授、上海海事大学郑士源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王焜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蒋昌敏教授(通讯作者)共同撰写的论文 “Fostering the connectivity on thin routes: Should regional airlines cooperate with network airlines or with local governments?”(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rb.2025.103191),发表在交通经济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JCR Q1/影响因子7.632/ABS四星期刊/FMS A类期刊)。

探寻现实问题的“优解”路径
陈奕霖长期从事运输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交通运输与绿色低碳发展的交叉领域。此前还曾作为第一作者在交通经济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ABS三星/ JCR经济学分区一区/FMS国际A类)和航空运输旗舰期刊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发表论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现为世界航空运输学会中国分会委员会(ATRS China Chapter Committee)委员会委员,并担任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Transport Policy和等国际权威期刊的评审及匿名审稿人。
“将学术理论创新与现实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让科研文章产生实际的价值和意义。”这是陈奕霖在研究中所秉持的理念。她此次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关于提升低密度航线互联性:支线航空公司是该和大型网络航司携手呢,还是与地方政府合作?该研究比较了两种运力购买协议对航空公司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中国的支线航空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地方政府的运力购买协议(CPA,capacity purchase agreement)只是暂时性的措施。随着行业的成熟,网络型航空公司的运力购买协议可能会像在美国一样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尚无定论。在没有经过比较分析的情况下,无法明确判断哪种运力购买协议更优。该文的分析将有助于中国、美国或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在其特定环境下决定应支持哪种运力购买协议模式。

耐得住潜心求索,得益于师友同行
“治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陈奕霖认为,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足够的冷静和耐心,良好的学术科研成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仔细的推敲和漫长的求索。一篇质优的学术论文更是离不开长夜灯火中的纠错如扫尘,百改之下才能得现文章真意。此外,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身为科研群体的一员,要时刻保持对研究前沿的敏锐感知度,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剖析当前的研究成果的创新点、不足点。
“学术之路从来不是独行者对知识领域的拓荒探索。”陈奕霖说,自己的科研之路得益于师友执灯照路,对杨杭军教授、蒋昌敏教授、王焜教授等恩师托举扶持心怀感恩。
“有效利用校、院两级提供的资源支持,对青年教师非常重要。”陈奕霖说,个人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研平台的支撑和保障,在研究瓶颈阶段更要积极寻求学院团队和老一辈教师的指导和支持,这些都是实现学术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