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曲园共奋进•第16期】
历史文化学院孙晓光:在中国海疆史研究中躬行“学术戍疆”
供稿:党委宣传部,历史文化学院 |
审核:刘永礼 |
发布:2025/04/11
有一种行动诠释着追求卓越,有一种力量激扬着共铸荣光。党委宣传部推出《我与曲园共奋进》栏目,把镜头聚焦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展示曲园人不懈奋进的足迹。本栏目主持人、新闻中心副主任李文振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电话0537-4455680)。
“这是国内首部将海洋教育和历史教学相结合进行有益建构的著作,着力探讨海洋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力图从实践教学层面,提升高中生群体的海洋意识。我们期待成果的出版,对相关领域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日前,《海洋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一书正式发行,该书由大江平台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孙晓光副主任与研究中心张赫名教授、济南历城第二中学历史教师李智昊共同撰写,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孙晓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又一阶段性成果,同时得到了中国历史研究院首批“兰台青年学者”计划项目资助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大江平台中国史”资助。

孙晓光教授是大江平台中国史博士生导师、教育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系中国历史研究院首批“兰台青年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海疆史、东亚海域史,出版著作5部,在CSSCI来源期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国家民政部、山东省政府等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重点、重大招标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多项。
“我们学校拥有海洋史研究的学术传统。”孙晓光教授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为“近代列强南海政策与中国海洋权益维护研究(1840—1949)”,他说,曲园老一辈学者著写的《海洋开拓争霸简史》《世界海战史》等研究成果,曾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学校在2014年成立山东省首家“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再启大江平台的海洋史研究新路径。孙晓光教授认为,单纯地依靠中国史学科视角或世界史学科视角,很难全面深入地研究好海洋问题,尤其是关涉中国核心利益的海洋维权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需要从中国史视角、世界史视角以及区域国别学视角等进行综合分析。
“解决中国海洋维权过程中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海洋史研究。” 孙晓光教授表示,充分挖掘、总结中国历代经略海疆的历史演进和经验教训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关键性学理因素,已成为当今海洋强国建设的时代课题。大江平台中外海疆史团队秉持鉴古知今的理念,加强“学术戍疆”工作,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以南海问题为例,研究近代列强在中国南海的侵略活动和侵略政策以及当时中国政府的南海维权的具体举措,对于驳斥部分南海声索国的所谓主权理由,确立中国对于南海主权的历史性权利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探讨近代列强对中国南海政策的决策机理、动机与实施的成败得失等问题,摸清部分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政策演变的轨迹,可以为外交决策提供一种规律性学理性解释。

“我们团队十分重视海洋史档案文献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孙晓光教授说,历史研究主张“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他和团队本着“整理与研究”并进的思路,在卷帙浩繁的文献中“爬梳剔抉”,尽可能充分地运用诸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已公布的档案文献。近年来,团队成员曲升教授、张赫名教授等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在《世界历史》《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历史评论》等发表一系列海洋史研究论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全文转载、论点摘编,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